本項目經歷了從原上海南市發(fā)電廠主廠房到2010年上海世博會城市未來館的轉變,繼而蛻變?yōu)樯虾.敶囆g博物館。改造后的藝術博物館共八層,總建筑面積達41000平方米,主體建筑高度49.8米,附屬原電廠煙囪高度165米。它提供了15個不同類型的展覽空間,并擁有大量的開放式展示空間以及三個層面的大型室外平臺,用于各類不同規(guī)模、不同形式的當代藝術的展示與交流活動。建筑主體結構保留部分為原南市電廠主廠房的鋼筋混凝土排架和框架結構,新增部分主要為鋼結構,建筑外墻采用了耐候可回收的鈦鋅板外墻系統。
它是中國首座政府投資的公立當代藝術博物館,在中國工業(yè)建筑的改造與再利用領域具有超越性的學術價值和社會實踐意義。
建筑以一種歷史敘事的方式結束了其輝煌的工業(yè)時代的使命,六年的艱辛設計歷程見證了一個昔日能源輸出的龐大機器如何轉變?yōu)橥苿游幕c藝術發(fā)展的強大引擎。它的落成改變了人們對工業(yè)建筑改造的傳統認知,充分挖掘了上海工業(yè)遺產在新時期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與人文情感價值,將建筑根植于豐厚的場所精神之中。
它對原有南市電廠的有限干預,最大限度地讓廠房的外部形態(tài)與內部空間的原有秩序和工業(yè)遺跡特征得以體現,同時又刻意保持了時空跨度上的明顯痕跡,體現新舊共存的特有的建筑特征。
它以開放性與日常性的積極姿態(tài)融于城市公共文化生活,以空間的延展性蓄意模糊了公共空間與展陳空間的界定,不僅給顛覆傳統意義上人與展品間的關系創(chuàng)造諸多機會,更為日常狀態(tài)的引入提供最大可能性。
它以多樣性與復合性的文化表達詮釋人與藝術的深層關系,以漫游的方式打開了以往展覽建筑封閉路徑的壁壘,開拓出充滿變數的彌漫性的探索氛圍。
它是一個觸手可及的藝術館,一個公平分享藝術感受的精神家園,更是一個充滿人文關懷的城市公共生活平臺。